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,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

以后再说X
NEWS

新闻与文章

新闻与文章

滁州学院:“PLUS”模式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米乐m6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2-09-07 07:01:53点击:

  米乐m6滁州学院是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。近年来,学校党委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,认真贯彻《中国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》等相关文件精神,坚持问题导向,创建工作“PLUS”模式,激活基层党建红色引擎、释放党建工作活力、提升党组织组织力,以高质量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。学校是首批“安徽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”培育创建单位、安徽省党建研究会第四届理事单位、第二届“全国文明校园”,3个党支部获批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”。

  滁州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工作的引领和核心地位,树立问题导向和质量导向,针对党建与事业发展“两张皮”问题,探索以党建为引领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P(Plus)——党建“加”,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;适应新时代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新要求,坚持“党建引领、群团共建”,推进L(Lead)——党建“带”,以党建带团建,以团建促党建;针对基层党组织易于陷入“自我循环”“单打独斗”的困境,探索联创联建的U(Unite)——党建“联”,打造互联互动、开放融合、资源共享的党建共同体,焕发基层组织活力;针对基层党建工作吸引力不强等短板,推行S(Small)——党建“微”,以“微创新”做活基层党建、“小突破”释放新动能。

  通过创建工作“PLUS”模式,运用系统思维和开放融合打破党建工作中的“孤岛现象”,将党建“加”、党建“带”、党建“联”和党建“微”四者有机结合,实现精准定向发力,形成叠加放大效应,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建工作活力,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坚持服务大局、分类施策、整体推进、改革创新,制定并实施《关于开展“党建+”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构建以党建为引领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“党建+”机制。学校连续3年举办“十佳‘党建+’”案例评选展示活动,编印《“党建+”创新案例汇编》。

  一是聚焦“加什么”,细化“党建+”主要任务。明确“党建+”是聚合党建力量的枢纽站,围绕中心工作、重点任务、特色创建,找准切入点,着力解决好“加什么”“实现哪些融合”问题。指导各单位各部门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、教学科研、社会服务,与常态化疫情防控、教风学风建设,与硕点创建、文明校园创建等相互嵌入,融合推进。全国“样板支部”物联网工程系党支部围绕“党建+专业建设”,形成“一流党建引领一流专业建设”的党建工作范式,助力物联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有效彰显。

  二是聚焦“如何加”,推动“党建+”落地生根。明确“党建+”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体,因地制宜创新融合模式、米乐m6载体抓手、运行机制,打造融合点,解决好“怎样加”“如何入手”问题。坚持模式创新,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、课程教学大纲、教学环节设计和课程教学目标,“四融入”推进“党建+课程思政”;坚持机制创新,探索建立学生党建“四个带动”育人机制、机关党建“四个表率”作用机制;坚持载体创新,全国“样板支部”地理信息系党支部以“田野支部”党建工作品牌为载体,党员教师带头把科研做在希望的田野里、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大地上、把育人灌注入服务乡村振兴的第一线。

  三是聚焦“怎么样”,保证“党建+”取得实效。明确“党建+”目的是融入中心抓党建、抓好党建促发展,强化典型引领、考核激励、氛围营造,明确落脚点,解决好“怎么样”“成效如何”问题。开展“一支部一特色”品牌创建考核,探索党员量化积分管理,落实党员干部“五大激励”和“十项监督”制度。师生党员中涌现“全国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”“全国优秀教师”“全国乡村道德模范”“中国好人”“安徽最美教师”等先进典型,发挥“点亮一盏灯,照亮一”的示范带动效应。

  坚持“党建引领、群团共建”的工作思路,将群团建设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,发挥党组织的组织育人优势,在“带”字上下功夫,以“四个带动”发挥党建对群团工作带动作用。

  一是组织带动。制定并实施《关于开展教师党支部与学生社团结对共建工作的通知》,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,选好配强群团组织干部,把抓党建带团建列为党组织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,通过“抓、抓”,切实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力。

  二是队伍带动。突出思想引领,米乐m6把“推优”入党作为团组织履行职能的重要抓手,优化“推优”程序,完善党团组织联合培养教育机制,组织党员密切联系团学青年,巩固党团血脉联系,确保群团组织正确的方向,引导青年学生听党话、跟党走。

  三是工作带动。实施党团共建“2211”行动,全面推进群团组织活动载体、管理机制等改革创新,推动党组织活动与群团组织工作联动、活动联办、业绩联创,培育出“蔚园理论之声”“演员的诞生”“超级演说家”等一批党建与思政工作品牌。

  四是榜样带动。激发“生力军”能量,开展先锋引领、先锋护航行动,组织党员开展“三亮一比”(亮身份、亮职责、亮承诺,比贡献)活动,示范推进教学科研、硕点创建、专业学习、志愿服务、社会实践等工作。学生党员荣获“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”“安徽青年五四奖章”等荣誉,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,以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带动创先争优。

  坚持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,按照“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互促共进”原则,通过理论联学、组织联建、品牌联创等形式,变“自我循环”为“开放融合”、“各自为战”为“互联互动”,优化活动组织方式,实现党建资源集约化,推动工作提质增效。

  一是理论联学,打造学习“共同体”。基层党委“结对学”,突出集中研讨交流,探索开展碰撞式、互动式学习,在研讨交流中碰撞出解决问题的思想火花。教师支部“互动学”,先进支部、样板支部互动学习,找准结合点,将理论学习与各自业务工作有机结合。学生支部“互助学”,激发学生党员在学习上紧起来、快起来、比起来,提高素质,增强活力。

  二是组织联建,共筑发展“同心圆”。上下联动,校党委班子成员深入联系二级学院党委开展调研指导,参加联系党支部“三会一课”,督促指导提升组织生活质效,加强学校党委、二级党组织、基层党支部的纵向联动。横向带动,机关党组织与学院党组织、教师支部与学生支部“结对子”等开展联建,党课一起上,党务相约亮,活动齐商量。内外互动,师生支部与校外社区、社团组织、其他高校党支部等加强联系与合作。

  三是品牌联创,打造党建“新高地”。通过发挥自身优势,搭建宣传展示平台,强化党建品牌创建,协同打造“融合发展的蔚园党建”特色党建品牌矩阵。选树示范案例,联创“党建+”、微党建、主题党日等精品化项目品牌,评选基层党建工作“三十佳”案例60个;选树示范项目,联创责任岗、先锋岗、示范岗等党员品牌;选树示范点,联创党建工作标杆示范点品牌,获批全国样板支部3个、全省标杆院系1个、全省样板支部3个,培育创建校级标杆院系3个、样板支部10个、教师党支部“双带头人”工作室5个。

  坚持从小处入手、从细节做起,以“小突破”“微点子”“细操作”提升工作质效,制定并实施《关于推行“微党建”模式的指导意见》,“三式”并举推行党建“微”模式,实现以“微创新”做活党建、“微支点”撬动党建。学校连续3年举办“十佳‘微党建’”案例评选展示活动,编印《“微党建”创新案例汇编》。

  一是主推“单一式”。聚焦个别主攻点,选取一项内容任务重点落实,以求做深做实、提质增效,如聚焦“微党课”,突出灵活性,以举行微党课比赛、推行党员轮值主讲党课、情境式党课、沙龙式党课等丰富多样的方式,让党课“活”起来。全国“样板支部”计算机工程系学生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创建“红芯计科”微信公众平台,聚力党的基本知识可视化呈现,制作发布党建微动画28部,“靓”起党课新风尚。

  二是拓展“组合式”。选取几项内容进行有机合成,打好系列“组合拳”,以求创新模式、形成特色,实现整体效果大于个体之和的集聚效应。财会系学生第二党支部通过“微组织”增凝聚、“微课堂”强引领、“微学习”筑根基、“微服务”树先锋,形成党员教育管理“四微”工作法;数学与金融学院党委以“微阵地”为平台夯实新体系、“微指导”为引领构建新格局、“微治理”为保障聚力新引擎,“三微一体”提升党建工作质量。

  三是探索“耦合式”。统筹推进“微党建”与“主题党日”“党建+”,以求相互补充、相得益彰。比如食品工程系学生党支部通过“微课堂”“微分享”“微实践”“三微”模式丰富主题党日形式,引导学生党员有效处理好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关系,既做好规定动作,又结合实际提升主题党日活动实效。

  1、提升了党建引领力,实现从“跟随”向“引领”的转变。通过推行“PLUS”模式,深化了党员师生的思想认识,扭转了抓党建的“被动”心态,进一步完善了以党建为引领、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新机制,把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落细落小,真正落实到办学治校、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,构建了“党建引领、各方联动”的全覆盖网络,用党建“绣花针”穿起高校治理“千条线”,增强以党建工作引领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,实现将党建工作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发展优势,引领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。

  2、提升了党建凝聚力,实现从“结合”向 “融合”的转变。通过出台“党建+”“党建带”“微党建”等系列文件,推动“PLUS”模式成为汇聚一切力量的超链接,推动学校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从初步结合的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物理,走向“同向同行、共融共促”的深度融合。持续深化干部“双提(提素质能力、提精神状态)”,头雁“双带”(党建带头人、业务带头人),党员“双争”(争优秀党员、争岗位建功)活动,开展“学史力行、干在实处”主题实践活动,营造了竞进有为的创业生态,学校综合实力排名连续三年大幅跃升,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。米乐m6

  3、提升了党建推动力,实现“隐性”向“显性”的转变。充分释放“PLUS”模式的“1+12”的集成效应,学校各级党组织生产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,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高涨,学校内部治理能力建设扎实推进。入列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重点建设单位,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Ⅲ类高峰学科1个、国家一流专业3个,19个专业上榜2021“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”,4个专业2022年进入一本招生,近5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列第26名,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,入选教育部应急管理学院建设首批试点学校。连续5年入围全省发明专利百强榜,为金寨、岳西等地方政府带来经济收益逾百亿元。

  1、认识上,要打破思维壁垒。学校党建是系统性的整体建设,要坚持系统谋划,克服“就党建抓党建”“自我循环”“单打独斗”的封闭思想,树立开放心态和宏观视野。在党建工作“PLUS”模式推行过程中,我们加强了党建工作的横向关联,有效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,实现了“叠加”效应,推动构建“一盘棋”的“大党建”格局。

  2、动力上,要创新方式方法。改革创新是推深做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源泉。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形势下,如何创出一条符合新时代党建工作规律和学校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,需要我们解放思想、与时俱进。在党建工作“PLUS”模式推行过程中,我们注重优化工作方法,拓展党组织功能,延伸工作手臂,推进党建工作革故鼎新、焕发生机。

  3、目标上,要推动融合发展。发展是高校办学治校的第一要务。党建工作为事业发展指明方向、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,而学校事业发展成效又是检验党建工作的重要旨归。在党建工作“PLUS”模式推行过程中,我们通过“加”“带”“联”外向发力,通过“微”内向落实,“内外兼修”推动党建工作效能最大化,抓好发展“第一要务”,彰显党建“最大政绩”。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3988889999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020-88888888

二维码
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