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迎二十大!江苏常米乐m6州总工会高质量推进新时代“党建带工建”工作
米乐m6中国网美丽江苏讯 今年以来,江苏省常州市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,强化使命担当、聚焦中心大局、凝聚工作合力、践行“两在两同”,高站位、高水平、高效能、高质量推进新时代“党建带工建”工作,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,不断提高党建带工建、工建服务党建的工作质量和水平,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强化使命担当。全市各级工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,始终在思想上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,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、矢志不渝跟党走。始终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,时刻以建设统领工会工作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,把党支部、党小组建到班组车间,把职工小家建到基层一线,切实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转变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。牢牢把握正确方向、导向、价值取向,加强职工思想引领,广泛开展“劳模工匠进校园、思政教师进企业”等主题教育活动,举办首届“五一”职工读书节、首届职工网球比赛、首届职工篮球比赛,协办省运会职工部排舞(广场舞)比赛,开展“学习劳模、争当先进、报效祖国”主题征文,“龙城职工大讲堂”送知识到一线,“文艺轻骑兵”送文化下基层,“我的业务我来讲”等各具特色的活动,努力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引导、米乐m6在润物无声中成风化人,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凝聚团结奋斗力量。
聚焦中心大局。全市工会紧紧围绕“532”发展战略,组织动员全市广大职工把个人梦融入常州创新发展的伟业之中,在领跑产业主赛道、冲刺万亿之城新征程中展现主力军风采、镌刻奋斗荣光。深化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与党建、工建一体推进,紧扣全市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,紧扣“双碳”战略、智改数转和质量标准建设,加快推进产教融合,加大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力度,深入持久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,构建完善新时代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,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,打造一支宏大的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符合常州产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队伍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,引导广大职工精研技艺、米乐m6勇于创新、追求卓越、争创一流,助推常州勇攀高质量发展高原高峰。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,各级工会党员干部担起责任,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联系服务群众,发出好声音、传播正能量,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控屏障。
凝聚工作合力。全市各级工会积极争取同级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,构建上带、组织上带、工作上带、作风上带,联合部署、联合落实、联合考评的制度格局,推动每年解决1-2项“党建带工建”难点问题。联合市委组织部探索建立党建、工建、产改一体化推进机制,创新组织设置方式,选优配强党组织和工会组织负责人,成立党工共建指导站和指导员队伍。按照“一方所有、多方共享、综合管理”模式,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和职工服务阵地,党员之家和职工之家,龙城红色驿站和户外劳动者驿站共建共融共享。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带工建“三创争两提升”活动,完善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制度,持续推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工组织负责人“一肩挑”,健全完善工会组织负责人列席企业管理层会议和党组织会议等制度。主动对接相关部门,推动建会入会,对未建会企业进行清单化、项目化管理,下达2022年集中建会任务分解表,并纳入工会高质量发展评价内容。按照“重点建、行业建、兜底建”方式,推动头部企业、平台企业依法属地建会,带动关联企业普遍落地建会,各类新业态劳动者通过智慧工会平台“扫码入会”。今年以来,新组建新就业形态基层工会组织157个,累计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会员12.04万人。
践行“两在两同”。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积极投身“两在两同”建新功行动,争当“两在两同”建新功的先锋模范。扎实走好群众路线,深化工会改革,以全市工会系统 “大走访、大调研、办实事、促发展”实践活动为重点,建立“双沟通双促进”工会工作机制,建立健全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长效机制,建立基层联系点工作制度,始终与职工群众保持血肉联系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职工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不折不扣落实工会“为民办实事”项目,截至上半年,户外劳动者驿站建成153家;“意外伤害互助保障”覆盖89469人;“工会大病互助保障”覆盖136396人;组织职工免费健康体检22133人,购买一辆移动医疗体检车,上门为职工服务。成立专业化“8+X”综合服务队、“七彩先锋”新就业职工志愿服务队,开展专业服务和志愿服务。
据悉,米乐m6江苏省常州市党建带工建工作,在筑牢基层组织、强化示范引领、锻造过硬队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 “三创争两提升”示范创建活动被纳入全市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和2022年度党建工作要点,被评为2021年度全市基层党建样板项目;建立工作协调联席会议机制,联合出台下发“三创争两提升”活动实施意见和示范单位争创办法,创成省级示范单位9家、市级示范单位100家;建立党群服务中心166个,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党支部28家、党小组57个,在非公企业建成党工服务阵地1227家,配备党工指导员1300余名,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工组织负责人“一肩挑”比例达88%;探索形成“党建、工建一体化建设”“金牌党工建指导员”“151”党工工作法等特色亮点做法。(文/李昌桂 图/吴文龙)